快捷搜索:  

“班味”收场是什么味儿

"“班味”收场是什么味儿,这篇新闻报道详尽,内容丰富,非常值得一读。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,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。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,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。 这篇报道的观点独到,让人眼前一亮。 新闻的写作风格流畅,文笔优秀,让人容易理解。 这篇报道的结构严谨,逻辑清晰,让人看了很舒服。 "

本版图片均由视觉祖国提供

离职解决不了职场中遇到的问题,最关键的是做好自我调节。

地铁就是“班味”非常浓的交通工具。

希望(Hope)自己能保持下去,把上班和下班这两个剧本同时演好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“一旦上过班,你的气质就变了。”有网友自嘲:即便上班打扮再精致,也挡不住浑身散发出的疲惫之感。“班味”究竟指怎样的“味道”?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如何调适自我,适应工作的节奏和压力?用人单位又该如何改善管理,为员工减轻非必要的职业负担?我们(We)邀请了3位处于不同职业状态的年轻人,邀请他们(They)聊聊对于“班味”的理解与感受。

受访者:

周道吉(自由职业者,毕业7年)

王小安(基层公务员,毕业3年)

张嘉文(银行客户经理,毕业1年)

你是怎么理解“班味”的?“班味”对你而言有哪些特殊含义?

周道吉:“班味”这个词难以给出清晰定义,可以指代上班给人带来的一切不舒适感。我在创业公司工作时,黑眼圈很重,脸色也不是很好。辞职以后,原来的同事看到我就说“气色真好”,对比之下他们(They)的气色确实不如我。我觉得上班有一种让人“异化”的感觉,整个人的状态会比较疲惫,情绪和心理都不在健康(Health)状态。

王小安:“班味”表达了一种被规训感,对于上级给出的要求,只能服从和接受,甚至提问就意味着冒犯。很多人说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眼神很清澈,这是因为学校允许学生(Students)多元发展,包容年轻人的个性。在职场,说什么话、穿什么衣服都要遵循一套规则,现在大家不是流行说“局里局气”的穿搭吗?“和别人太不一样”则可能成为人家针对的靶子。

张嘉文:“班味”是一种区别于不上班的人的气质。有一次,我在单位附近的巷子里遇到一位遛狗的阿姨,那条巷子只容一人通过,我本来想让阿姨先走,结果(Result)阿姨说你先走,“你们(You)年轻人上班多紧张(Nervous)”。这个时候我意识到,自己一看就有“班味”。

为什么“班味”这个词现在火起来了?它表达了年轻人怎样的处境可能情绪?

周道吉:我觉得我父母的“班味”也很明显,只是他们(They)那一代人会觉得反正也不轻易换工作,那就既来之则安之,不会表达出来,甚至不去想它。90后、00后对于个性和自由的要求更加重烈,会把“班味”表达出来,而实际上它指向的情况一直存在。

王小安:我在基层街道工作,同事们大多数都住在附近小区,有的只要走路5分钟、10分钟就到家了。一般年轻同事经常加班,而且大家都是自愿加班,因为组织提倡的就是全心全意为国人服务的奉献情怀。

张嘉文:我之前住在离工作单位很远的郊区,大学(University)里的导师知道以后,说了一句让我听完沉默很久的话:“千万不要让领导知道你住得远,否则就不好意思让你加班了。”我从理智上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,但情感上很难接受。他好像说出了一个潜规则:这个世界是以上班为中心的。我们(We)单位有一个非物质的奖励,叫“表扬单”。我和一起入职的同事交流时,大家都认为这是领导在“画饼”。另外,我也不喜欢“官大一级压死人”,期待平等的职场环境。

现在的工作生活(Life)状态让你满意吗?

周道吉:无论我之前上班,还是现在不上班,都是遵从内心的选择。刚辞职后大半年时间,旅游(Travel)淡季的时候我会错峰出游,去之前没去过的地方,旅游(Travel)旺季的时候就待在家里,看之前想看的书、电视(Television)剧和电影(Movie),这样的生活(Life)让自己的状态变好,但必须付出失去稳定收入和社会(Society)保障的代价。今年(This Year)开始,我试图做一些能够灵活办公的工作,努力(Effort)获得一份能养活自己的收入。

王小安:我本科和研究生在不同城市就读,游历过全国很多地方,也有过两段学习经历,因此去所谓的“远方”已经祛魅了。我追求稳定,追求人间烟火气,看重当下的幸福(Happiness)。当然,一开始我也不太适应公务员的工作,其实我也是跳出了原来的舒适圈,对自己的性格有了更多思考,看问题的视角更加多元了。

张嘉文:我乐意和不同的人交流,在银行网点工作恰恰能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,我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获得正向的反馈。因为银行的薪酬与个人业绩直接挂钩,这也给我带来分配的公平感。但是,因为工作时间与人交流过于频繁,甚至一天要打100多个电话,导致非工作时间的社交欲望大大降低,更想一个人待着。

“班味”到底是来自工作本身,还是来自工作的特定方面?

周道吉:在规定时间、规定场所做规定的事情,本身就违背了人的天性。只要上班,就一定会感觉到某些不舒适。从宏观角度看,一个社会(Society)“班味”的浓厚也与其经济(Economy)发展有关,如果社会(Society)生产力水平支持高福利,那么就有可能减少“班味”。

王小安: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就有人情世故。在基层工作,如果不处理好人际关系,在哪里遇到问题都会触礁。我建议“让子弹飞一会儿”,多向内求一点,逐渐参悟职场的门道。

张嘉文:上班多多少少会有“班味”。如果用“班味”来指代工作的拘束感,那么两个因素产生重要影响,一个是你是不是在办公室工作,另一个是领导在不在边上。

怎样去除“班味”?工作与生活(Life)能平衡吗?

周道吉:我当初辞职的原因也不是因为讨厌上班的内容,而是觉得上班的性价比不够高,通过灵活工作也能够得到一笔差不多的收入,达成更加自由的状态。但我不会劝大家都离职不上班,因为离职解决不了职场中遇到的问题,甚至会在“上班-离职-又上班”的过程中陷入恶性循环。在我眼里,最关键的是做好自我调节,想清楚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(Life),培养健康(Health)的心态。

王小安:要尽可能区分上班和下班的状态,不让工作中的焦虑影响生活(Life)。我身边有公务员朋友(Friend),半夜加完班以后还去蹦个迪。从个人经验来看,“找队友”和找工作一样重要,有足以相伴终身的人生伴侣,可能者在生活(Life)中有足够好的朋友(Friend),能够分享两个人不同的人生经验,这样就容易从工作的阴霾中走出来,拥抱下班后的精彩生活(Life),很多问题也能迎刃而解。

张嘉文:我本科学的是商科,当时老师(Teacher)会介绍一些管理学案例,其中就有一些企业允许员工自主调整上班时间和地点,达成灵活上班。大城市的上班族经常坐地铁通勤,地铁就是“班味”非常浓的交通工具,因为它跟上班一样,要求高速且准点。如果地铁因为特殊原因误点,大家就会很焦虑,因为要被挨骂要扣钱了。现在我搬到了离单位很近的地方,下班走路就能回家,感觉从“班味”里部分解放了出来。

将来的人生规划是什么?期待产生怎样的变化?

周道吉:在我眼中,之前的不同状态都是重要经历,都构成了人生体验的一部分。我想先看看能不能靠自由职业完全养活自己,长期来说,如果有一个适合的工作,我随时愿意回去。但是,时代充满变化,只能见招拆招,不断调整自己。

王小安:我的人生进度条走得很快,毕业以后很快结婚、生育,一年一个变化,每年都觉得自己成长很多。希望(Hope)自己能保持下去,把上班和下班这两个剧本同时演好。

张嘉文:我们(We)单位员工的流动性非常高,新员工都要去一线网点,以后能不能回到分行部门要看后续竞聘结果(Result),很多人第一年就撑不住了。我还是希望(Hope)自己能坚持下去,至少待满5年的合同期限,获得理想(Ideal)的收入水平。

(本文受访对象均为化名)

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王钟的 杨鑫宇 来源:祖国青年报

班味 局气 味儿 错峰 味道 远方 进度条 焦虑影响 新员工 公平感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赞(692) 踩(36) 阅读数(2506)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加载中......
发表评论